阿曼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也是传说中《一千零一夜》里水手辛巴达的家乡。从地理位置看,它地处阿拉伯半岛东南部,北临阿曼海湾、和伊朗隔着霍尔木兹海峡相望,东靠浩渺的印度洋,南接也门,西联阿联酋和沙特。
因地处波斯湾通往印度洋的交通要道,阿曼在古往今来的国际商贸中占据有利地位,也因此在不同时期多次成为大国利益在中东地区的据点。
现代的阿曼,自1970年代以来,始终对阿拉伯国家间的争端乃至穆斯林之间的冲突,保持理性中立,这在中东乱世显得特立独行,但也因此守住了这片“宁静的土地”(阿曼的阿拉伯语意就是宁静的土地),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随着新能源技术的革新,全球各国的能源战略都在向可持续性、清洁化和更高效利用的方向迁移,阿曼也面临着海湾石油国家共同的难题:
如何在新能源革命的当下,在石油需求大幅萎缩前,跳跃传统高碳排发展阶段,找到一条“新能源驱动下的经济多元化与低碳化并行”的发展道路?
我们是为了即将举办的“阿曼高层管理(国有企业&私营部门)队伍培训”项目做课程设计前的实地考察。
阿曼共有5个机场,均对中国免签。不过从香港出发,没有直飞航班,须转机才能抵达马斯喀特国际机场。
机场不大,从停机位到海关出口,步行距离很短,不像国内大型国际机场都要走很久,国际航线也有限,显得有些许安静。
走出海关,前来接机的是阿曼皇家教育机构的代表,一位身着黑色长袍的女士。寒暄几句之后,她给我们介绍说,这是阿曼最主要的航空枢纽港,刚完成现代化扩建。
有趣的是,在等待行李处,巨大的屏幕上显示的是欢迎国际游客到沙特阿拉伯王国(下文称沙特)去度假的广告。看来海湾国家也开始“卷”了。
图为马斯喀特国际机场的沙特旅游广告,摄影by李伟。
此前我曾多次前往过中东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下文称阿联酋)、沙特等国参加论坛或访学。印象中,工作中很少遇到女性合作伙伴,抛头露面做接待事物的女性更少。
但在阿曼,包括后面的几天,所到之处出来协助我们调研的工作人员有不少女性(不过她们的上级领导都是男性),这让我们意外,也从侧面说明它的相对开放和包容。
阿曼女性很早开始就可以跟男性一样接受教育、参加工作,还有参政、投票等。
不过,据世界银行数据,阿曼在女性劳动参与率方面,并不突出。
女性劳动参与率指女性就业者及失业者占该国家或地区15-64岁女性人口的比例。
我们之所以遇到较高比例的公职文员岗女性,主要是因为阿曼劳动力资源不足,本地人在选择工作时更倾向于到政府或国有机构,因此这些地方吸收了大量本国籍女性劳动力。
阿曼是政教合一的世袭制君主国家,伊斯兰教为国教,85.9%人口为穆斯林。
那几天我们所到之处,阿曼人给我们的印象是整体温和,受教育良好,渴望致富,但稍显被动,尤其是政府公职人员,更习惯传达和执行。
这跟中国差别很大。在国内,我们习惯了地方官员将招商引资当第一要务,讲起怎么发展经济总是头头是道;企业界人士则各有神通,面对问题,他们总有令人意想不到的创意和做法,也会反向提各种花式问题。
这跟阿曼人的民族性格和社会结构有关。
首先,阿曼人信仰的是伊斯兰教伊巴德派,这是伊斯兰教的一个小众分支。
伊巴德派教派既不属于逊尼派,也不属于什叶派。其教义主张更温和、宽容。这很重要,它造就了阿曼人的性格底色,也让阿曼从底层信仰上有了超脱于中东地区复杂矛盾的基因。
在历史的长河中,伊斯兰教经历了多次分裂和发展,形成了多个信徒规模大小不一的政治派别,其中最主流、分歧也最大的两个分支是逊尼派(Sunni)和什叶派(Shi'a)。众所周知,这两派因为在正统性上的分歧,已经缠斗了1000多年,至今仍水火不容。
其次是前苏丹卡布斯·本·赛义德(1940年—2020年,阿曼赛义德王族第8代第14位君主)长达50年的开明领导。
这里的苏丹(英文Sultan),是阿拉伯语音译词,意为有力量、统治权、君主、统治者,是指国家统治者;与非洲北部的两个国家名中的苏丹(Sudan)和南苏丹(South Sudan),内涵完全不同。
这里我们有必要简单回顾下阿曼近代史。
自1870年开始,阿曼成为英国殖民地,直到1951年脱离英国统治,仍依赖英国的保护。时任苏丹赛义德和其前任都以守旧、专横著称,他们闭关锁国,拒绝现代化生活,这让当时的阿曼延续着堪比中世纪的贫穷落后,也让其国内动荡不安。
1970年7月,在英国人支持下,赛义德独子、曾接受过英国教育的卡布斯,发动政变,废黜其父,登基执政。
1973年,卡布斯“请走”英国人,国家真正独立。之后他开始对内将诸多权利和自由还给国民,将国家由君主专制逐步转向君主立宪制;对外则长期坚持“温和、中立、不结盟、全面”的外交政策,小心翼翼,也左右逢源,给国家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到2020年卡布斯去世时,阿曼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达759亿美元,人均GDP1.67万美元,属中等发展中国家水准。
虽然论富裕水平,阿曼比邻国阿联酋、沙特、卡塔尔还有较大差距,这主要是因为阿曼油气资源少而人口多,但是阿曼的社会福利体系相当可观,基本实现了全民医疗和教育免费。
总之,阿曼独特的宗教政治体制,成就了它的现在,但是苏丹的绝对权威也让民众对国家变革的参与实质有限,大家习惯了自上而下的遵照执行发展模式。
这体现在公民群体性格上就是公职人员显得被动、服从性高、创新能动性弱。
不过,当前阿曼正紧跟地区和全球变化的步伐、大力实施国家发展多元化转型,政府需要阿曼人更加开放和创新。
中国在这方面无疑有成功经验,而我们这些研究中国经济和企业发展的学者也确实能讲好中国故事,此行可以说是名正言顺。
从国土资源来看,面积约30.9万平方公里,略小于中国江苏、浙江、福建三省面积总和;其中82%是沙漠,人口和经济主要分布在那18%的沿海地带;拥有可观的油气资源。
比起其它海湾石油大国,阿曼的油气储量还是小巫见大巫。
关键是,就地缘政治而言,阿曼扼守着全球石油运输咽喉——波斯湾和阿曼湾之间的霍尔木兹海峡,这里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经济生命线,一直被西方视为维护国家安全利益的关键要塞。
卡布斯苏丹时代,他基于地缘优势,创造了一个集权但稳定的国家体系,也开创了一种完全不同于其它海湾邻国的行事作风。
阿曼在外交上制定了“务实的积极中立”(Pragmatic, Positive Neutrality)政策,拒绝区域轴心、不结盟,不偏袒任何势力;对内,则闷声不响发展经济,逐步改善国民待遇。
本来海湾阿拉伯国家彼此间长期缺乏战略信任,但是不管中东地区怎么动荡,阿曼一直在致力于成为一个社会和谐稳定的国家。
因此阿曼被称为“中东瑞士”,有人说它是和平绿洲、人畜无害,不过也有人说它特立独行、我行我素。
不管怎样,阿曼找准了外交定位,自身也获得了政治和经济上的双重好处。
从GDP增长看,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2015年不变价美元数据计算,1965年阿曼的GDP为16亿美元,而2022年这一指标已膨胀至862.9亿,后者是前者的54倍;对照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相同的口径下,1978年中国的GDP为3644亿美元,而2022年这一指标已膨胀至163252亿美元,后者是前者的约45倍。
从GDP发展来看,阿曼的经济成绩单是相当地优异。
近年来,阿曼政府正在加大措施,希望通过吸引投资或技术援助来发展“后地租经济”(Post-rentier Economy),并扩大私营经济发展,以实现国家的安全与稳定。
地租经济是因土地资源的独特性、限定性而创造的经济价值,这种经济现象通常出现在具有相对稀缺土地资源的地区,但过度依赖也会陷入资源诅咒。比如中东海湾国家在二战后因油气成为世界能源中心,但是富也石油,乱也石油,石油让这片本来就宗教复杂、语言文化多样性的土地,成为了世界上最波云诡谲的地区。
在中国,经济在经过45年发展后,面临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挑战,这意味着改革须步入深水区,难度愈发增大。跟中国类似,阿曼在经过长达几十年的跨越式发展之后,也面临进一步发展的难题。
首先,经济下行,给内部政治体制带来更多压力
发展增速下滑,带来了这两年的经济震荡,为更好地解决问题,政府亟需培养一批来自企业的中坚人才,来扩大国民对国家变革和经济发展的参与,以支持国家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
跟其它海湾石油国一样,阿曼劳动力市场两端短缺:一方面,国内缺乏具有工作经验和较高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另一方面,低端劳务短缺,阿曼人不愿从事脏、苦、累的纯体力工作。
调研中,我们得知,在阿曼高端的人才多去了跨国企业,拿更高的薪酬;愿意创业或到私营企业工作的人很少;政府部门或国有企业吸收了大量本国籍人。
这使得中小企业不得不雇佣大量外籍劳务,当然这些来自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的人,更为吃苦耐劳,用工成本也更低,企业也愿意。
其次,中东国家间竞和关系不断变化。
特别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沙特王国也在努力改革进取,给阿曼在海湾区域的政治经济影响力带来挑战。
阿拉伯半岛上有7个国家,分别是沙特、也门、阿曼、阿联酋、科威特、卡塔尔和巴林。除内乱多年的也门,其它国政府先后发布了自己雄心勃勃的经济和发展“愿景”。
阿曼早在2013年,卡布斯苏丹就提出了“阿曼2040”愿景;2020年底现任苏丹海塞姆(Haitham bin Tariq Al Said,2020年1月继任)正式批准了这一愿景。
其核心目标是“引导阿曼克服挑战,紧跟地区和全球变化的步伐,创造并抓住机遇,增进经济竞争力和社会福祉,刺激增长,并在全国经济、社会和发展的众多关系中建立信心。
根据规划,阿曼将基于三大发展支柱(人民和社会,经济和发展,以及治理和机构绩效)继续推动阿曼发展,以稳定自身在本地区的内外角色。
沙特则在2016年发布了“2030愿景”,目标是成为阿拉伯与伊斯兰世界的核心国家、全球投资强国、以及连接亚欧非三大洲的世界枢纽。
阿联酋也是海湾国家中较早开启经济多元化进程的中东国家之一,它推出了“50年项目”。其内容涵盖经济、创业、先进技能、数字经济、空间和先进技术等领域,其目标是将阿联酋转变为中东所有行业的综合中心,并确立其作为人才和投资者理想目的地的地位。
第三,新能源趋势加速了阿曼推进能源转型的进度。
自发现石油资源以来,石油枯竭、石油污染以及万恶的石油战争等忧患,一直盘旋在海湾国家的头上,让它们富并痛苦着。
在过去很多年,虽然这些国家一直在谋求经济转型,但“雷声大、雨点小”也是事实,现在必须动真格了。
眼看全球低碳排趋势愈演愈烈,各国都意识到在油气资源枯竭之前,新能源革命已抢跑而来,能源问题的焦点不再是油气资源枯竭,而是全球对油气资源的需求大幅萎缩。
谁能率先抓住新的历史机遇,实现“后石油时代”的国家转型,谁就成为中东区域的枢纽(HUB)。
因此,沙特、阿联酋、卡塔尔等国家纷纷提出自己的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阿曼也不例外。
当看到中国通过新能源发展在国际上实现了弯道超车,它们不约而同看向了东方。
7月的阿曼正值热季,首都马斯喀特每天平均气温都超过40度。
白天,大街上几乎看不到行人,大家都躲在屋子或藏在汽车里,只有晚上才出来活动。
接送我们的随行车是辆蓝色奥迪A8。这种皇家蓝车型是阿曼行政接待的主流车款,车内空调制冷系统强劲。外面的空气跟蒸笼一样,内部的空间必须冷。
工作人员抱怨说,在阿曼开车空调耗能实在太高,虽然是石油产地,但是这两年阿曼油价一直在涨(近期价格为0.24OMR每升,折合人民币4.5元),用车成本不低。
更关键是,阿曼也像中国一样正在实施各种措施,大力刺激低碳经济发展。2022年阿曼政府承诺到2050年要实现净零碳排放,将逐步严控车辆碳排放。
过去天然气是阿曼最主要的发电来源,这种情况将会改变。政府正在利用沙漠和海岸线上的丰富风能和太阳能发电;同时,风能和太阳能还将被用于从淡化的海水中生产氢气。据国际能源署(IEA)预测,到2030年,阿曼或将成为全球第六大氢气出口国。
为支持国家碳中和目标,阿曼交通、通信和信息化部于去年底启动了一项特别计划。
根据规划,到2030年阿曼将在道路上投放约7000辆电动汽车,到2040年将有至少2.2万辆新电动汽车(EV)上路,到2050年逐步淘汰所有燃油汽车。
交流中,大家对以比亚迪(详见《比亚迪、企业家精神与中国经济发展》)为代表的中国新能源车发展饶有兴趣。
不仅是新能源车,其实阿曼对中国整个新能源发展模式都很向往,热切希望进一步了解中国在储能、微电网、智能控制等方面的技术优势,更希望能借鉴中国政府在新能源政策支持和税收优惠、以及鼓励企业在创新方面扮演的角色。
在合作需求会上,对方特别希望培训项目能帮助受训的国企和私企高管,对中国经济及其行业和企业的显著转型形成全面、平衡的看法,以服务国家经济转型;也希望能帮助受训者增加与中国相关方互动,为他们的公司未来在中国开展业务奠定基础和能力。
当前阿曼开辟有大大小小的自由区、工业区、经济特区、知识园区,政府正在想方设法在全球范围内吸引投资者,以及有技术优势的企业入驻。
客观而言,阿曼基础实施还显落后,尚未建成全国系统的公共交通网络;城市发展水平也有待提升。
拿马斯喀特来说,从旅游的角度,宁静而舒服,但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发展还有很大潜力。整个城市放眼望去,建筑普遍低矮,见不到几栋高楼,市内道路和公共交通也乏善可陈,基础设施升级刚刚起步。
2023 年1月,阿曼政府刚发布了马斯喀特地铁咨询服务招标,这是阿曼首个地铁项目。
图为皇家歌剧院(Royal opera house of music arts),摄影by李伟。
好消息是,阿曼在各项国际指标中的排名一直在提升,包括商业指数、法治指数、机构效率指数、政治环境指数和经济环境指数等方方面面。
此外,阿曼政府在政治稳定与无暴力活动指数、组织生态以及其他与知识经济、创新和生活质量有关的指标上也表现出色。
据澳大利亚经济学与和平研究所(IEP)“2020年全球和平指数”排名,阿曼和平指数在全球163个国家(地区)中排名第48,在中东北非地区国家排名中位列前茅。
还有个加分项,阿曼民众对中国很有热情。工作间隙,陪同人员常拉住我们让推荐中国的致富方法或商贸资源。
有位女士非常关心中国普通人是怎么通过电商开店的,一心想从中国进口商品到阿曼贩卖;也有企业家发现中国饲料技术领先,希望我们推荐企业去投资当地骆驼养殖业,还可以反向中国销售骆驼奶;甚至有人在关注中国县城经济、网红经济,认为阿曼从大海到沙漠,旅游资源充足,复制过去,兴许能发财……
总之,全球贸易摩擦让中国企业供应链布局反复调整,阿曼这样“一带一路”上的中东友岸国家,正处于转型发展期,值得考虑。
图为穆罕默德·阿明清真寺(Mohammed Al Ameen Mosque),图源Pexel。这是一座位于阿曼首都马斯喀特的白色大理石建筑,于2014年落成。清真寺在夜晚灯火通明,非常壮观。
历史上,中国与阿曼虽远隔山海,但素有商贸往来。
早在公元750年,阿曼著名航海家阿布欧贝德(Abu Obeid)就曾到达中国广州;而600多年前,郑和七次下西洋,也有四次造访阿曼的佐法尔等地。
现代两国关系从1978年建交后逐步发展。特别是在2018年5月中国与阿曼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阿曼苏丹国政府关于共同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俗称“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后,两国在投资、基础设施等领域合作越发紧密。
近年来,中国已成为阿曼最大贸易伙伴国和最大原油出口国,阿曼则是中国在阿拉伯地区第四大贸易伙伴。
据中国商务部发布的《2021版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阿曼》,中国已有一批先行企业在阿曼获得发展:
此外,诸多中资民营企业积极开拓阿曼市场,投资了石油管材、建材、包装和零售等行业的项目,均取得了较好的业绩。
以上就是我看到的阿曼:以沙漠为主,隐藏着可观的油气等传统优势资源,有悠长的海岸线,风光资源丰富,通过新能源布局可发挥潜在优势;虽工业基础有待提升,但政府重视开放发展,也鼓励民间与中国企业层面增加往来;更重要的是阿曼人,低调务实,对财富的渴望也非常强烈。
一句话,国家有资源、政府有政策、民众有欲望,经济发展就有创造力。阿曼潜力可期。